西安高新区:聚力“八个新突破”
“四个高新”建设实现新跨越

6月12日,市委宣传部、市政府新闻办举行“聚力‘八个新突破’ 创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西安实践取得新成效”系列新闻发布会。邀请高新区党工委委员、管委会副主任杨华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媒体提问。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杨丽萍主持。

2023年,西安高新区按照全省“三个年”活动和全市八个方面重点工作部署,以“双中心”核心区和“双城”建设为抓手,奋力推动“四个高新”(实力高新、科创高新、品质高新、幸福高新)建设实现新跨越,助推中国式现代化西安实践迈出坚实步伐。

高新区不断完善城市功能配套,“扮靓”宜居宜业美好家园。

2023年——五大关键词折射新跨越

“稳”有支撑

产业发展向“新”而“兴”

高新区坚持实体经济立区、先进制造强区,围绕“55611”现代产业体系,持续“强链、补链、延链”。

2023年,高新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844.2亿元,同比增长9.4%;先进制造业总产值3650.32亿元,同比增长10.5%。其中,汽车、电子信息产业分别增长30%、1.7%,产值占先进制造业比重79%。

比亚迪西安基地新能源汽车整车产能达到140万辆,是全球重要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;三星M项目、奕斯伟12英寸硅片等项目落地,蝉联全球最大闪存芯片生产基地。高新区依托西北有色院、国家先进稀有金属材料技术创新中心、空天动力未来产业科技园,前瞻布局未来信息、空天科技、未来制造等新领域、新赛道,加速发展新质生产力。

“进”有动力

“双中心”建设成形起势

高新区抢抓“双中心”建设战略机遇,持续推动创新能力提升,聚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,全力推进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,聚焦培育壮大科技企业。全社会R&D支出占GDP比重达到8.5%,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309件;累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、科技进步奖、科技发明奖35项,拥有143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标准;获批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15家,获批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累计66家;新增上市企业3家,总数达到77家;聚集硬科技创新人才超过14000名,建成博士后科研平台122个。

“美”有提升

城市品质内外兼修

高新区以丝路科学城、丝路软件城“双城”建设为牵引,不断完善城市功能配套,进一步“扮靓”宜居宜业美好家园。

一大批高品质酒店、住宅、商业综合体建成投用;建成大仁遗址公园、听风公园等多个综合性公园及口袋公园;建成了内畅外联的立体交通体系,一、二、三期路网实现互融互通。

“好”有持续

幸福生活成色更足

高新区高标准推进高品质学校项目建设,完成高新一中改扩建项目,4所幼儿园建成投用,新增学位1290个;不断加大医疗卫生事业投入,高新区人民医院、启迪儿童医院、国际医学康复医院开诊运行,构建起以5家三级医院为龙头、1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骨干、19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和143个村卫生室为基底的三级医疗服务体系。

“优”有更优

营商环境再上新台阶

高新区以营商环境不断改善助力市场主体持续壮大。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5800家,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360家;新注册外资企业60家,133家企业入选全省上市后备企业库;建立了“惠企政策发言人”制度;推出全国首单技术产权(技术交易)证券化项目,成功入选2023年度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点任务。

值得一提的是,今年一季度,高新区进出口总值720.5亿元,同比增长18.05%。

2024年——聚焦五大领域实现新突破

2024年,西安高新区将紧抓西安“双中心”、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和新时代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机遇,锚定“四个高新”高质量建设年的奋斗目标,在创新驱动、产业发展、项目推动、民生保障等方面实现更大突破,奋力开创高质量发展、现代化建设新局面。

聚焦“创新立市”

加快推动“双中心”核心区建设

高新区以“双中心”核心承载区为载体,着力推动大科学装置、高能级实验室、共性技术研究、中试小试平台四大功能集聚区布局建设。

推动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,争取落地西部技术交易所,全年计划新增技术经理人200人、技术合同交易额超过2000亿元。

聚焦“两新一高”

着力提升产业体系现代化水平

高新区聚焦新型工业化、新质生产力,推动高质量发展。加快推动主导产业向数字化、智能化、网络化、绿色化转型升级,力争引进半导体生产和整车制造等方面重大项目,进一步推动产业提档升级。

围绕新能源汽车、光电信息打造全国领先的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,力争五大支柱产业集群规模突破6000亿元。

聚焦提质增效

狠抓项目建设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

高新区加快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扩投资、提产能、增效益,建立健全审批手续“绿色通道”。力争全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0家、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50家、专精特新和“小巨人”企业50家。

聚焦增强内生动力

进一步推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

高新区深化财政金融体制改革,放大财政金融协同效应;持续开展营商环境突破年活动,不断提升政务服务效能;进一步加大中小外资外贸企业引育和本土企业“走出去”的力度。

聚焦办好惠民实事

全力保障和持续改善社会民生

高新区接续实施“惠民工程”。推广“智慧医疗”新模式,为群众提供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;聚焦“一老一小”,推进街道养老服务设施全覆盖。

依托经营主体扩容推动就业增量,全年城镇新增就业3.2万人以上,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.8%以内。

高新区城市品质内外兼修,“扮靓”宜居宜业美好家园。

发展前瞻——实施“9新”路径

着力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

前不久,西安高新区发布《加速推动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施方案》,着力实施“9新”路径,着力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。

聚力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区

制定新型工业化“新目标”

2026年,围绕光子、新能源汽车及增材制造等重点领域,创建一批国家级创新型产业集群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,发展成为辐射西部的“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区”。2030年,成为引领全国的“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区”。

聚力突破原始创新

培育新型工业化“新源头”

着力搭建全国重点实验室、大科学装置等创新平台网络,持续组织重点领域、关键环节核心技术攻关,构建全领域跨界贯通、全链条循环畅通、全要素覆盖融通的科技创新体系。

聚力科技成果转化

强化新型工业化“新支撑”

聚焦实施“两链融合”,前瞻布局一批加速器、交叉研究及中试熟化等创新平台,成功转化出系列标志性、前沿性重大战略科技产品。

聚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

打造新型工业化“新动能”

优势提升光电子、汽车等5大先进制造业,培育壮大人工智能、大数据云计算等5大战略性新兴产业,前瞻布局未来制造、未来信息、未来材料等6大未来产业。2030年,培育形成2个国家级创新型产业集群,先进制造业产值规模突破万亿元。

聚力培育行业领军企业

壮大新型工业化“新主体”

成长壮大一批龙头链主企业,梯度培育一批创新型中小企业,发展引入一批未来产业新主体。

聚力制造业数字化等升级

探索新型工业化“新模式”

启动实施制造业数字化技术改造工程。大力发展数字经济,加速推动信息化、工业化深度融合,促进制造业向“数字化、网络化、智能化、绿色化”转型。

聚力数字化应用示范

构建新型工业化“新场景”

探索建设新质生产力场景应用创新中心,每年发布30个新型工业化典型应用场景清单;谋划实施无人配送物流试验段、无人驾驶测试路段等场景应用示范项目。

聚力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

拓展新型工业化“新市场”

加速推动国际合作产业园建设步伐,鼓励企业积极对接“一带一路”、RCEP及东盟等新兴市场,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,发展成为“一带一路”合作投资首选地。

聚力要素保障提质提速

营造新型工业化“新环境”

优化新质生产力产业布局,着力打造未来产业集聚区、产业融合示范区及新型工业化示范区,引导社会资本建设一批大数据云计算、5G领域新园区及标准厂房;加快集聚相关领域急需紧缺人才,促进金融、土地、涉企服务及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体制机制改革,营造适宜于新型工业化发展的一流营商环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