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“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大步伐”的重大要求,加快建设西安国家中心城市

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大步伐 为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作出贡献

中共西安市委十三届十一次全会精神解读(三)

关键词

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

——聚焦“五强”目标,把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做实做强做优。

——重点打造电子信息制造、汽车、航空航天、高端装备、新材料新能源制造、生物医药6大支柱产业集群。

——扶持骨干企业做大做强,梯队培育中小企业成长壮大,加快建设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。

——深化“标准化+”战略,加快装备制造业标准化建设,推动西安制造向西安智造、西安创造转变。

——加快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,加速“两化”“两业”深度融合。

——2022年形成5个千亿级支柱产业,中国制造业500强企业达到5户,产值超百亿元企业达到15户。

【我们要这么干】

★着力打造千亿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

——做强电子信息制造、汽车、航空航天、高端装备、新材料新能源、生物医药等6大支柱产业;做大人工智能、机器人、5G技术、增材制造、大数据与云计算等5大新兴产业;做优现代金融、现代物流、研发设计、检验检测认证、软件和信息服务、会议会展等6大生产性服务业。

——设立“市长特别奖”,对先进制造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企业家、先进个人和团体予以奖励。

★强化重大工业项目支撑

——突出抓好三星二期、比亚迪智能终端、西沃纯电动客车扩能等先进制造业项目,确保三星二期第一阶段、隆基单晶电池、奕斯伟硅产业基地项目实现量产,吉利新能源汽车项目完成联调联试。

——支持华为鲲鹏生态项目加快建设,努力把华为鹤鸣湖基地打造成世界一流产业基地。

——实施100个市级以上重点技改项目。全年工业投资增长9%以上。

★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

——大力推广“陕鼓模式”,支持制造企业由设备提供商向系统集成服务商转型。

——完善提升西安工业云平台。

——加快构建以现代物流、现代金融等为支撑的服务体系,年内引进培育4A级以上物流企业38家;加快丝绸之路金融中心建设,持续推进“龙门行动”计划,年内新增上市公司5家,金融机构突破190家。

——实施大企业大集团扶持计划,建立“中小微企业培育库”,年内新增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120家以上。

★不断提升工业集中发展区承载能力

——进一步明确各开发区、各工业集中区的主导产业定位,打造一批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现代产业园区,推动差异化发展。

——支持县域工业园区创新发展,着力提升集群化、特色化、品牌化水平。

——加快园区内基础设施、标准厂房和产业集群配套建设,推动园区集约、循环、高质量发展。

【名词解释】“五强”目标

2020年1月,西安市出台《关于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的实施意见》(市字〔2020〕1号),提出到2025年,建成全国一流的先进制造业体系,实现产业强、企业强、创新强、品牌强、融合强的“五强”目标。

【名词解释】“陕鼓模式”

是陕鼓集团在“战略文化引领、市场开拓为纲、能力建设为基、打造一机两翼(以体制机制为‘发动机’,以智能制造和资本金融为‘两翼’)、实现千亿市值”的发展总路径指引下,以市场为驱动,以创新为引擎,主动发力服务型制造的转型升级实践探索。

【名词解释】“龙门行动”计划

2017年11月,西安市开展“龙门行动”计划,通过完善扶持政策,加大协调力度等措施,对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加快实现上市挂牌,同时鼓励有条件的民营企业通过收购、兼并等方式重组上市,到2021年境内外上市企业达到100家,新三板挂牌企业达到300家,5年内实现翻番。

关键词

构建“6+5+6+1”现代产业体系

——做强先进制造业6大支柱产业,做大5G技术、人工智能、机器人、增材制造(3D打印)、大数据与云计算5大新兴产业,做优现代金融、现代物流、会议会展、软件和信息服务、研发设计、检验检测认证6大生产性服务业,打造文化旅游特色产业。

——2022年全市规模以上先进制造业总产值达到7000亿元,新兴产业主营业务收入1500亿元以上,生产性服务业总收入4000亿元以上,旅游业总收入突破5000亿元。

【我们要这么干】

——依托三星、陕汽、西飞、西电、西部超导、杨森等龙头企业,做强电子信息制造、汽车、航空航天、高端装备、新材料新能源、生物医药等6大支柱产业,年内实现规模以上先进制造业总产值3200亿元以上。

——依托华为、中兴、铂力特等龙头企业,做大人工智能、机器人、5G技术、增材制造、大数据与云计算等5大新兴产业,年内主营业务收入达到350亿元以上。

——做优现代金融、现代物流、研发设计、检验检测认证、软件和信息服务、会议会展等6大生产性服务业,年内总收入达到3000亿元以上。

【名词解释】“6+5+6+1”现代产业体系

电子信息、汽车、航空航天、高端装备、新材料新能源和生物医药6大支柱产业集群;人工智能、5G技术、增材制造(3D打印)、机器人、大数据与云计算5大新兴产业;现代金融、现代物流、研发设计、检验检测认证、软件和信息服务、会议会展6大生产性服务业;推进文化旅游产业转型升级。

关键词

建设丝路文化高地

——加大文物保护力度,实施周丰镐、秦始皇陵、汉长安城、唐大明宫等大遗址保护,支持临潼创建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,建设“天然历史博物馆之城”。

——促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,重点打造隋唐长安城文旅融合核心发展区;曲江、高新、经开“文化+旅游+科技”增长极,港务、浐灞“体育+旅游+会展”增长极;临潼秦风唐韵板块、西咸秦汉文化板块、山水生态休闲板块等“一核两极三板块”。

——大力宣传“千年古都·常来长安”城市口号,实施“文艺精品”工程,做强“易俗社”“长安画派”等文化品牌,建成传承中华文化的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城市。

【我们要这么干】

★加大文物保护力度

——严格执行西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,扎实做好大雁塔、汉长安城等历史遗址和重点文保单位的科学保护。

——突出抓好小雁塔世界遗产环境提升,启动实施顺城巷、三学街历史文化街区、易俗文化旅游片区改造。推进博物馆之城建设,加快“三馆”改扩建,启动西安革命历史博物馆建设和半坡博物馆周边改造,年内建成博物馆6座。

——推进西安鼓乐、秦腔、剪纸等非遗资源活化利用,不断提升西安文化品牌影响力。

★大力推进文旅融合发展

——坚持空间带动,形成“一核两极三板块”发展格局,打造西安文化旅游新地标。

——实施品牌引领,促进文化旅游与科技、康养、会展等深度融合,着力打造“八大文旅融合新品牌”。

——强化产业支撑,加快建设一批集演艺、休闲、电竞、文创产品开发于一体的重点文旅产业园区,打造文旅融合新业态。

——深化文旅国际交流合作,借助丝路旅游合作联盟等平台,讲好中国故事“西安篇章”。

★积极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

——抓好西安城墙·碑林等4个5A级景区服务创优,支持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创建5A级景区、华夏文旅等创建4A级景区,支持长安、碑林、蓝田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。

——丰富旅游产品供给,精心办好“中国年·看西安”等系列品牌文旅活动,真正使西安这座千年古都和文化瑰宝成为中外游客的向往之地、首选之地、乐游之地。

【名词解释】“三馆”

即陕西历史博物馆、秦始皇帝陵博物馆、碑林博物馆。

【名词解释】“一核两极三板块”

2020年1月,西安市出台《关于加强文化建设促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》(市字〔2020〕2号),提出要打造隋唐长安城文旅融合核心发展区,曲江高新经开“文化+旅游+科技”增长极、港务浐灞“体育+旅游+会展”增长极,临潼秦风唐韵板块、西咸秦汉文化板块、山水生态休闲板块等为主体框架的“一核两极三板块”。

【名词解释】“八大文旅融合新品牌”

《关于加强文化建设促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》提出要打造融合品牌,分别是历史文化旅游品牌、红色文化旅游品牌、山水文化旅游品牌、节庆文化旅游品牌、赛会文化旅游品牌、演艺文化旅游品牌、时尚文化旅游品牌和餐饮文化旅游品牌。

关键词

建设丝路科创中心

——以西安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为牵引,促进科技、金融、产业、人才有机结合。

——推动创新资源开放共享,创新市校(院所)融合发展机制,实现企业与高校院所双向开放。

——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、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,聚焦11条重点产业链,部署一批重大科技专项,加大育链、延链、补链、强链力度,推进创新链和产业链双向互动。

——搭建“科技+金融”服务平台,推动科技型企业发展,加快推进丝路科创谷建设,打造产学研投创一体化科技创新平台。

——加快建设硬科技示范区,推进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,争创国家数字经济示范区。

——2022年全市数字经济规模达到5000亿元,高新技术企业达到6200家以上。

【我们要这么干】

★建设高水平创新平台

——支持高校院所、企业研发平台创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技术创新中心,年内培育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10家,新增企业技术中心20个。

——举办各类创业大赛、创新挑战赛等活动,探索建立“以赛代评”机制,推动各类“双创”载体提质增效。

★打造硬科技创新品牌

——加强以关键核心技术为特征的硬科技系统研究,积极参与国家标准制定,支持高新区建设硬科技创新示范区和中央创新区。

——依托高校、科研院所和西咸、高新、经开等重点板块,加快在航空航天、光电芯片、新材料新能源、智能制造、人工智能等领域,建设一批硬科技创新研究、产业发展聚集区,培育引进一批硬科技企业。

——继续办好全球硬科技创新大会、全球程序员节和全球创投峰会,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,争创国家数字经济示范区。

★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

——大力推广“一院一所”模式,创新市校(院所)融合发展机制,推动科技人才资源紧密对接。

——鼓励企业与高校院所联合设立前沿科技研究院、开放实验室、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等,建立科技成果转化股权激励机制。

——实施“技术市场+”工程,年内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00家,全市技术市场合同交易额突破1400亿元。

——扎实做好国家知识产权运营试点。

★深化科技金融有机融合

——积极搭建“科技+金融”服务平台,设立中小微企业风险补偿融资担保基金。

——支持建设丝路(前海)园。

——优化科技信贷风险管理,全年为中小型科技企业融资450亿元以上,鼓励和支持硬科技企业挂牌上市。

【名词解释】“以赛代评”机制

即改变传统科技项目评审方式,探索通过举办创业大赛,按照公开比赛、公开打分的形式,选择技术领先、市场前景好的科技型小微企业立项并予支持。

【名词解释】“一院一所”模式

即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“三位一体、母体控股、股权激励、资本运作”和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“开放办所、专业孵化、择机退出、创业生态”的创新模式。

【名词解释】“技术市场+”工程

即西安市为进一步发挥技术市场体系作用,运用大数据、人工智能等现代化手段,对现有技术市场资源进行深度挖掘,整合精准数据、交易确权、金融资本、人才团队、创业孵化等有效市场资源,积极对接区域科技服务业,加快科技创新与经济融合发展。

关键词

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

——深化“军转民”“民参军”,推动军工单位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开放合作,引导高校、企业和地方科研院所参与科研生产与协作配套。

——搭建军民融合新平台,依托西咸、高新、经开、航空、航天等军民融合产业园,打造以西安为中心、横贯关中平原的军民融合产业带。

——建立军民融合重点项目库,每年实施300个以上军民融合项目,军民融合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速保持在15%以上。

关键词

加快西安——咸阳一体化进程

——完善联席会议、协调推进等一体化发展工作机制,深化城乡规划、产业布局、基础设施、社会管理、公共服务、创业就业、环境治理、政策保障等“八个一体”措施,推动西安、咸阳一体化发展。

——发挥西咸新区创新城市发展方式示范带动作用。落实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,加快关中平原城市群协同发展,强化西安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,提升对陕西、对西北发展的带动能力。

【我们要这么干】

——把握发展要素向大城市和城市群集聚的趋势,围绕建设“三中心两高地一枢纽”,增强城市对经济和人口的承载力。

——牵头建立关中平原城市群市长联席会议机制,探索中心城市引领城市群发展新模式。

——加快西安—咸阳一体化进程,支持富阎融合发展,推动西安都市圈建设。

【名词解释】三中心二高地一枢纽

西部经济中心、对外交往中心、丝路科创中心;丝路文化高地、内陆开放高地;国家综合交通枢纽。

关键词

加大新型基建投资

——加大5G基建、特高压、城际轨道交通、新能源汽车充电桩、大数据中心、人工智能、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建投资力度。

——加快建成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、分子医学转化科学中心等大科学装置,力争阿秒光源、Z箍缩等国家重大研究技术项目布局西安。

——2022年累计建成5G基站25000个,建成1000P以上算力的超算中心、新型智慧大数据中心、新型智慧城市运营中心和人工智能示范城市。

【我们要这么干】

——抢抓国家政策机遇,加速布局5G、物联网、人工智能、工业互联网等新基建项目,年内新建5G基站9000个。

——抓好智慧城市运行管理中心建设,建强城市智慧“大脑”,积极拓展智能服务形态和应用场景。

关键词

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

——优化城市消费空间布局,打造钟楼、大唐不夜城2个国际消费中心,建成小寨、高新、西咸、经开、浐灞、临潼6个城市级商业中心。

——培育绿色生态、网络娱乐、在线办公、远程医疗等新兴消费热点,促进新能源汽车等大宗消费,推进社区养老、家政、托幼等服务消费。

——加快线上线下消费融合,引导电商直播、社区团购等新型消费模式健康发展。发展首店经济、夜间经济,促进文化旅游、城市演艺消费升级。

【我们要这么干】

★积极促进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

——精心组织购物美食节等系列促销活动,大力促进新能源汽车等大宗消费。鼓励引导网上娱乐、在线办公、远程诊疗等新消费,推进跨境电商线上综合服务平台上线运行。

——积极搭建消费新场景,促进传统百货店、购物中心、大型体育场馆、闲置工业厂区,向消费体验中心、休闲娱乐中心、体育健身中心、文化时尚中心等新型载体转变,支持发展社区养老、医疗陪护、家政、托幼等服务消费。

★优化消费空间布局

——高起点修编全市商业网点规划,完善“三中心”、高铁新城等重点片区的商业配套,构建布局合理、层次分明、保障有力、功能健全的商业服务体系。

——大力发展首店经济,积极培育社区商业。

——繁荣都市时尚夜游经济,打造高品质夜间经济聚集区。

★提升消费环境品质

——启动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市建设,实施西安老字号复兴工程,振兴“西安饭庄”“德发长”“同盛祥”等餐饮品牌。

——加快钟楼·大南门、小寨等商圈提档升级,支持高品质酒店、特色民宿建设。优化境外旅客购物离境退税服务,促进国际消费便利化。

——健全市场监管和消费维权体系,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市场。

【名词解释】“三中心”

即西安奥体中心、西安丝路国际会议中心、西安丝路国际会展中心。

关键词

建设国家综合交通枢纽

——支持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三期扩建,织密国际航线网和国内干线网,打造国际一流航空枢纽,2022年国际客运航线达到100条、全货运航线40条以上。

——加快西银高铁建成投运,推进西十、西延、西武、西渝等高铁建设,推进西安火车站改扩建、西安东站、高铁北站配套提升、新筑铁路综合物流中心建设。

——实施高速公路扩能改造,推进外环高速南段、京昆高速阎良至涝峪口等高速公路建设。

【我们要这么干】

——抓好“四主一辅”铁路客运枢纽体系和火车站北广场及周边市政配套项目建设,加快实施机场三期等重大工程。

——协力推进西银、西延、西十、西康高铁项目和外环高速南段等高速路项目建设。

——全面实施地铁三期规划,开工建设10、15、16号线,确保5号线、6号线一期、9号线建成运营,14号线实现“三通”。

——开展中心城区交通优化提升三年行动,年内建成公交场站10处、公共停车位不少于2万个,新增公交车辆1000辆,新开通和调整公交线路60条以上。

关键词

全力办好“十四运”

——加快22个主要场馆、西安全运村、赛事指挥和新闻中心建设,全面启动会展中心二期项目,确保奥体中心、会议中心、会展中心今年7月1日前试运行。

——放大“十四运”效应,做好体育品牌、赛事、文化活动的引进与市场开发,打造体育服务综合体和体育产业集群。

——充分调动各界力量,当好“十四运”东道主,营造人人“关心全运、支持全运、参与全运、奉献全运”的浓厚氛围,办一届精彩圆满的体育盛会。

【我们要这么干】

——高标准做好“十四运”筹备工作。

——加快24个场馆、西安全运村等建设,启动会展中心二期项目,确保会议中心、会展中心、奥体中心7月1日前试运行。

——抓好“三中心”周边环境提升和综合配套。推进全运惠民,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运动和“迎全运盛会、展文明风采”等主题实践活动。

本版稿件由首席记者张端采写